对北京等六省市60所中小学2400名学生进行的《中国中小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现状与期望》调查显示―――
超一半的学生作业时间超标、58%学生因学习压力大而苦恼、76%学生因考试而心情不好……昨天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公布的“中小学生学习和生活状况研究”的这一组数字显示,严重扭曲的儿童学习动机和人格发展,使现代的孩子失去了本该拥有的快乐和轻松,在紧张不安中过早地告别了童年时代。青少年专家指出,“童年恐慌”的现象正在整个社会蔓延,应引起社会的高度警惕。■原因■学习压力太大导致“童年恐慌”“儿童普遍感到苦恼的三个方面是:学业压力大、不被人理解和成绩不好。”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说,“承受着与学习有关的巨大压力,正是导致‘童年恐慌’的主要原因。”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对全国2400多名儿童的抽样调查显示,过重的学习压力造成学生心情不好、不想学习、自卑,甚至有绝望的感受,“有76.2%的中小学生因为考试而心情不好,甚至有9.1%的孩子因为考试或者学业压力而感到绝望。”孙云晓说,“儿童对未来生活的担忧也主要来自学业。调查表明,升学考试激烈、考不上好大学、学习压力大、找不到好工作、学费高等都是中小学生认为他们未来生活将会面临的主要困难。”近年来,由于中小学名校考试录取率远低于高考,为就读名牌小学和名牌中学,许多小学生甚至幼儿被迫参加更多的培训班,以增加应考时的砝码。“公共外语考试本来是对中学以上学生或成人的,可2005年北京的公共外语考试中,小学生却成了主角。”孙云晓说。■父母过高期望间接造成“童年恐慌”调查数据显示,91.7%的父母希望孩子获得大专以上学历,其中54.9%以上的父母希望孩子读到博士学位。《中小学生学习与生活状况研究》课题组赵霞老师指出,“但大学扩招到今天,高校入学率也只在19%左右,能获得博士学位的更是少之又少。”针对83.6%的中学生父母要求孩子考试成绩要在前15名的调查结果,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连说:“这绝对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目标。”因此,很多儿童成了“失败者”,丧失了自信,陷入恐慌和痛苦之中。青少年专家们指出,父母不当的教育方式也渲染了压力和恐慌氛围。“不少父母对教育规律知之甚少,教育方式简单,在与孩子的日常交往中不考虑孩子的压力承受能力,将成人的恐慌心理直接转嫁到孩子身上。”《中小学生学习与生活状况研究》课题组赵霞老师说,“调查发现,当孩子考试没考好时,8.4%的父母直接警告孩子将来没有好前途。”■后果■“童年恐慌”让孩子的学习动机扭曲“童年恐慌”扭曲了儿童的学习动机,强化了儿童学习的竞争需要,弱化了认知需要,从而使大部分儿童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和内在持久的动力,恶性循环地陷入到成就焦虑之中。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对全国6岁-14岁儿童的抽样调查结果表明,仅30.3%的儿童是因为“喜欢读书”而学习,相当多的儿童是将学习作为实现理想、将来有个好工作、将来造福社会,以及让父母满意等的手段,还有一些儿童为了让同学看得起而读书。调查还显示,对于本应成为儿童隐私的成绩及成绩排名,却有49.9%的儿童认为应该公开成绩,62.1%的儿童赞同成绩排名,73.6%的儿童认为成绩排名能够使人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水平,67.4%的儿童认为成绩排名能提高学习积极性,这也反映了相当多的儿童具有较强的竞争需要。■中小学生最渴望得到父母的信任本项课题也研究了中小学生的生活环境。调查发现,中小学生认为对他们思想品德影响最大的是家庭,其次是学校,二者累计占总体的68.6%。另外,在理想信念方面,家庭给中小学生的影响也最大。调查显示,中小学生最渴望得到父母的信任,最不满父母说话不算数。其中中小学生对父母的12种行为最不满意:依次为说话不算数、对我管得太多、他们不和睦、限制我交朋友、不与我交流、拿我出气、不平等地对待我、自己看电视却不让我看、在家玩牌打麻将、总是训斥我、逼我读书、不关心我在学校的表现。“中小学生最渴望得到父母的信任,最不满父母说话不算数,这是他们真诚的心声。”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说,“因此,父母应该进一步做到信任孩子,给孩子更多的自由,努力做到信守承诺,说话算数。”■解读中小学生最渴望得到父母的信任,最不满父母说话不算数,这是他们真诚的心声,因此,父母应该进一步做到信任孩子,给孩子更多的自由,努力做到信守承诺,说话算数。■解读从被调查者期望的时间来看,相当一部分学生的愿望已经超过了国家规定的标准,可见,他们实际的作业时间要远远超过期望时间。■解读从数据看,2005年中小学生作业时间超标要远远高于1999年!可见,几年以来,中小学生的作业负担有增无减。■解读培训班已经成为部分孩子的压力来源,剥夺了他们玩耍、娱乐、休息的时间,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响。(责任编辑:zxwq)